看题目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哗众取宠,
是本人在现实的业内状况的感悟,
感慨那多年来的努力,
怎么就看不到真正的进步,
怎么回事呢?
传统插花在当下遍地开花,作为一门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的艺术来说,是非一般的好事,各种展览、赛事等都加入了传统插花的内容,这门独特的艺术在新时代中深受人们的喜爱,爱花人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,各地都有了插花的申遗等项目,对插花本身来说是继承发展的好时机,各种关于插花的书籍等都有大量的出版,实际的插花是怎么样的??? 记得多年前本人就提出过几次,都有人来说“传承发展需要时的”,“各地都展开插花活动是好事,别讲什么专业和规范,慢慢就好了”,“不能够推专业的,过于讲究影响发展”,当然可以这样说,我是历经改开后花卉花艺插花全程参与的,如果写书法开始就可以乱写不讲章法,难道后来慢慢会写好吗?显然不可能,在此本人不多说了,就现实的状况来把一己只见说下。 “今天的中国插花在这个方面存在不少分歧,尤其是起把宜紧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下部束紧如花束的盘花作品。但历史上的中国插花真的是这样的吗?”这是摘录万宏老师一篇文章中的,这种下部花枝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花束状的样子,在手机的朋友圈里面差不多天天都有,已经成了几乎涵盖全部器型都如此状,成了具有“一定难度”的误导成型了! 在展示出比赛当中也已经这样了,另关注中国插花的人难以理解,可以断定这样的绝对不是“中国插花”,想想一种历经1600年左右创立发展的,且讲究的艺术,传到今天尽然成了仅一种花束样式即可适应无数种花器,是老子“以不变应万变”那种以一敌千的意境体现吗?显然不是,如果这样的状况等于仅学一种“花束”技艺就行,然后胜任任何花器了,那当然六大器型就不用了,“一百大器型”都可以!(见下手绘示图,如果挡住器皿……) 说到这里,读者可把朋友圈看见的这类“中国插花”用白卡片遮挡“花束”底部的花器,然后想象一下底部可能是任何花器,即会明白本文的意思。 ▼